快速閱讀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低碳世界雜志,以及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低碳世界雜志,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
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發起?,F今,地球日的慶?;顒右寻l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
中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每年都會在4月22日舉辦世界地球日活動。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今天,占地球面積71%的地球“心臟”海洋怎樣了?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垃圾分類如何更好疏通資源“血脈”?珍愛地球,我們應堅持低碳生活,把環保行動融入日常,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多貢獻一份力量。
美麗的地球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我們為了生存,是時候開始自覺為保護自然生態做出自己的努力了。
一、地球“心臟”海洋,除了氣候變暖和人類的過度捕撈,還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威脅:塑料。
據相關數據,全球每年生產塑料超過3億噸,其中約有200-800萬噸塑料會進入海洋。塑料的化學性質較為穩定,很難降解,可以在海里存在數百甚至數千年。對海洋生物造成了極大的負作用。很多報道里看到海洋生物死后解剖出來的全是塑料垃圾。而大多上了人類餐桌的,最終威脅到人類生命。所以對塑料的使用和后續處理研究已經迫在眉睫,怎么處理和減少使用以及合理回收都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
二、垃圾分類,勢在必行,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自覺積極去旅行這個責任。
從2019年7月1日,上海開始正式推行垃圾分類到現在,雖然說做出了一小步的成績,但大多數城市,許多的地區,人們對這個還是根本認識不到它的意義所在,感覺與自己毫無關系。
而上海志愿者的行動卻恰恰說明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垃圾分類變廢為寶,回收的塑料經過造粒處理售價可達5000元/噸,用來制造城市管網。
三、全社會應該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到社會,將環境保護融入到日常生活。環保不僅是一個主張,也是一種教養、一種看待世界的大格局。
在家庭,大人自主做好環保工作,帶動小孩,教育小孩,以身作則??梢越o小孩講環保故事,帶孩子一起在假期做些環?;顒?,增加孩子環保意識和知識。
在學校,定期舉行學校環?;顒?。在教學內容增加環保課程,增長學生環保知識。組織學生義務進行環?;顒雍托麄?。并積極參加社會環?;顒?。體驗環保教育基地系列主題活動,打造集科技性、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教育性于一體的環保宣教陣地及學生教育和實踐基地。
“世界地球日”活動的意義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動,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規模宏大的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作為人類現代環保運動的開端,它推動了西方國家環境法規的建立。如美國就相繼出臺了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和瀕危動物保護法等法規;1970年的地球日還促成了美國國家環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在斯德哥爾摩的召開,有力地推動了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197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成立,國際性環境組織——綠色和平組織,地球日網絡的創建,以及保護環境的政府機構和組織在世界范圍內的不斷增加,“地球日”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就成為了全球性的活動。人們普遍認為1970年4月22日在美國發生的第一屆地球日活動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規模群眾性環境保護運動,這次運動催化了人類現代環境保護運動的發展,促進了已開發國家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聯合國第一次人類環境會議。
“世界地球日”創始人:丹尼斯·海斯
1970年的丹尼斯·海斯
地球日之父”丹尼斯·海斯生長在美國華盛頓州環境幽美的哥倫比亞河峽谷,他從小養成愛好大自然的個性。到了大學時代,他雖然讀的是法律,卻始終沒有放棄對環境問題的關心。
2、2020年6月9日頒發的什么獎?
2020年6月9日頒發生命科學獎
9月6日在北京公布2020年獲獎名單。張亭棟、王振義因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而摘得“生命科學獎”, 盧柯因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彭實戈因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3、如何提升個人的免疫力?
生活中有些人,經常生病,不是感冒就是上火,不敢吹風,不敢受冷,稍微有點溫度變化,接觸一下外界環境中的細菌,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崩潰。
這幾天擤鼻涕,下個星期就上火,發燒,身體總是有這里那里不舒服,精力也不好,這些人的免疫力極其低下。
相反,有些人的身體如銅墻鐵壁,免疫系統非常強大,免疫力強大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說個身邊人的真實經歷給大家聽:
我一朋友,有兩哥們,從小玩到大,以前3個人經常一起玩。
有一天,突然發現有1人患上了肺結核,他和另外1個緊張壞了,趕緊去醫院檢查,果不其然,另外1個朋友也是肺結核。
肺結核,圖片來自tbnewswatch
但是,他卻沒事,萬幸的他長舒一口氣。
這3個人都可能接觸到結核桿菌(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另外2個患上了肺結核,而我這個朋友卻沒有,這就是免疫系統的魅力。
為什么呢?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他的免疫力很強,要知道,結核病首要易感群體就是:免疫力受損者。
免疫力,確切的說是免疫系統(包含免疫細胞,器官,蛋白質和各種組織等),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沒有它,身體很容易就會受到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的攻擊。
說白了,它就好似一群“守門防護”的小衛士,幫助身體防御并打擊“壞人”的入侵。
日常生活中,大家也經常探討和“免疫力”相關的信息,比如哪種偏方能提高免疫力,哪個行為會傷害免疫力,免疫力低下易生病等等。
但是,卻很少有人告訴你:經常會吃的東西,會輕而易舉的讓你的免疫力,陷入“半癱”的狀態……▼
吃糖,讓你的免疫力陷入“半癱”
我們看到有些孩子,雖然胖,但是,經常生病,抵抗力很差,這是虛胖。
相反,有些孩子,雖然瘦,但是身體非常好,抵抗力很強。
這和孩子的飲食關系巨大,食物中的糖,可能讓你抵抗力陷入癱瘓,所以,吃糖長胖,看著胖,不一定健康。
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還得從免疫系統的一個主要『工作』說起。
當人體被細菌,真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侵入時,體內的吞噬細胞(白細胞主要成分,是一種免疫細胞),就會發揮作用。
吞噬細胞包裹著導致感染的細菌,阻止它擴散,甚至殺死它,幫助身體保持健康。
→吞噬細胞和糖之間,到底有什么聯系呢?
這個事情,還得追溯到1973年,當時,有一個研究發布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Nutrition)上。
在該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攝入各種單糖,比如橙汁,蜂蜜,葡萄糖,蔗糖等等。
國外有網友在制作醬草莓的時候加入了大量的白砂糖,圖片來自tasteofsouthern
在吃糖后,其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開始顯著降低,甚至比空腹狀態下降了約50%。
最大的降低度發生在餐后1-2小時之間,但5小時后,仍然顯著低于空腹時的狀態。
是不是有點恐怖?吞噬細胞“戰斗力”因為糖的攝入而降低,甚至下降了近一半,這種狀態至少會持續5個小時。
這就好像給剛剛還好的免疫力,猛然來了一拳,讓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驟然降低,如果此刻病毒乘虛而入,你就很容易生病,特別是孩子,本身抵抗力就很差。
你以為自己喝的只是飲料,可實際上卻吃進大把的糖,圖片來自quickanddirtytips
你可能會說,幾個小時候后還會恢復的,再說了,免疫系統那么強大,僅僅影響巨噬細胞,并沒有那么嚴重吧。
可你知道嗎,糖對免疫系統的負面沖擊,可不只局限于抑制巨噬細胞那么簡單。
你可能會說,免疫系統那么強大,僅僅影響巨噬細胞,造成的影響不會那么大吧?
實際上,糖對免疫系統的負面沖擊,可不僅僅局限于抑制巨噬細胞這么簡單。▼
吃糖,如何讓你的免疫系統崩潰?
→惡化腸道微生物群組
人類從以肉食和野果為主的采集時代,到一萬年前,進入農業社會,再到如今方便快捷的高糖飲食時期,我們的飲食結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也導致了體內微生物群的改變,最直觀的一個例子就是口腔微生物群,原始人很少出現蛀牙情況,而現如今,3、4歲的孩子就滿口壞牙。
窺一斑而見全豹,過多的糖攝入,同樣對腸道細菌群產生了諸多的負面影響。
腸道微生物,圖片來自harvard
有研究就發現:高糖飲食,會導致腸道運輸時間減慢,并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導致腸道狀態失調。
而人體絕大部分免疫系統(約占70%),都在腸道里,菌群微生物參與調控,高糖飲食會通過惡化腸道菌群,給免疫系統帶來災難。
→“抵消”維生素C對免疫力的積極作用
20世紀70年代,美國化學家,生物化學家LinusPauling博士(曾獲得2次諾貝爾獎)發現,維生素C有幫助身體對抗普通感冒的效果(這并不意味著維生素C可以海量的吃,詳情請點擊藍字查看)。
LinusPauling博士,圖片來自OPB
這是因為,免疫細胞在維生素C的加持下,可以更好的吞噬和吸收病毒or細菌。④
與此同時,他也發現,糖會嚴重阻礙這個過程,這是因為葡萄糖和維生素C的化學結構相似,當免疫細胞試圖從血液中吸收更多的維生素C的時候,可能會錯誤的將和維C長得很像的葡萄糖吞進去。
當血液中的葡萄糖超量的時候,免疫細胞誤吞進去的會更多,這直接導致其抗菌和抗感染能力下降。
→導致高血糖,激素紊亂,降低抗感染能力
高糖飲食,會使血糖升高,胰島素作為一種維持血糖平衡的荷爾蒙,就必須被釋放出來發揮降糖儲脂的作用。
高糖食物,圖片來自cbsnews
如果長期攝入高糖食物,就意味著胰島素得頻繁“工作”,隨著時間推移,它可能會消極抵抗。
這進而會引發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狀況,損害免疫系統,2015年的一項研究就發現,高血糖會干擾身體控制和抵御感染的能力。⑤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糖尿病人的機體感染風險,要比朋友人高很多的狀況。
→ 癌細胞喜歡吃糖
有些癌細胞是依賴葡萄糖來存活的,所以,經常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米面糖等),確實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就比如,2018年07月19日,復旦大學石江雨團隊,發表在Nature(自然)雜志上的一個研究,就揭開了,高血糖和癌癥之間的關系。⑥
血糖高→抑制蛋白酶→降低TET2的穩定性→減少5hmC→提高癌癥風險
研究截圖,圖片來自Nature
血糖低→激活AMPK→磷酸化TET2→提高5hmC→降低癌癥風險。(公眾號回復癌癥,獲取相關文章推薦)
除此之外,糖還可能從導致肥胖、引發慢性炎癥、增加心理壓力、消耗微量營養素等多方面,危害人體免疫力。
更可怕的是,吃糖還會上癮,2013年,哈佛教授,Dr. David Ludwig博士發起的一個高糖飲食研究就發現:
高糖飲食的小鼠,其大腦在吃糖后的活躍區域,和可卡因、*****、酒精、香煙等刺激后的區域類似。
經常高糖飲食,長此以往,免疫系統勢必會越來越弱,所以,想要提高免疫力,在飲食上減少或者避免高糖攝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幾點。
提高免疫力的一些建議
影響免疫力的因素,糖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其他很多方面。
→避免或者減少吃高糖食物,注意『隱形糖』
很多食物都添加了糖,不止是你所熟知的碳酸飲料,還有包括你可能自認為很健康的酸奶,有些打著“無糖”口號的食品,里面可能只是不含白砂糖而已。
超市里超過80%以上的食物都可能添加了糖,而且這些加工食品里可能還含有很多有害脂肪(反式脂肪酸),這些都會對你的免疫力產生危害。
除此之外,還要少吃精致的米面,這些高碳水化合物被吃進去之后,會在人體轉化為葡萄糖,從而抬高血糖,引發代謝性疾病。
你可能會質疑:米和面哪里來的那么多糖?舉個常說的例子給大家:
如圖所示,這是BBC紀錄片《碳水化合物的真相》中的一個片段,1碗米飯轉化為人體中的糖,相當于20塊方糖的量 ,是的,精致的米面才是藏匿最深的隱形糖。
→ 平衡腸道微生物,改善消化道健康
消化系統,容納了大部分的人體免疫組織,所以,它的健康程度對免疫力至關重要。
消化道是你從外部攝入食物,并且加工吸收營養素的地方,因此,如果有一個屏障,能夠在其中發揮作用,阻擋『壞人』進入,或者消滅它們,對免疫系統將會是一個強大的支持。
吃發酵食物,無疑于增加更多有益菌,使得這個屏障更加牢固,從而反過來幫助人體減少炎癥,減少細菌感染的發病率,甚至有助于緩解過敏。
各種發酵食物,圖片來自thepaleomom
吃富含纖維的食物,比如綠葉蔬菜、蘑菇、堅果等等,也是加持腸道健康的一個良好方式,同時要避免加工食品,劣質油脂等。
→ 吃足夠的微量營養素
足夠的微量營養素攝入,可以最大化的支持你的免疫系統。
比如深得免疫細胞喜愛的維生素C,可以通過諸如青椒、西藍花、漿果等食物中獲取。
青椒,圖片來自seriouseats
再比如礦物質鋅,有助于創造和激活免疫系統的白細胞,對傷口愈合所需的酶促反應也至關重要,日常生活中富鋅的食物有包括肉類、菠菜、堅果等等。
維生素D有助于健康的細胞復制,并且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上,比如常見感冒,發揮著很大作用,2010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維生素D,有助于降低甲型流感的發病率。
而且,維生素D可以防止長時間,或者過度的炎癥反應,但是,食源性的維生素D,并不是最佳的辦法,最好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曬太陽,每周至少曬上2、3次以上,每次20分鐘左右。
此外,像是葉酸,鎂,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維生素E等等,都對免疫系統的建設有益。
→試間歇性斷食,可以短時間內“重建”免疫系統
2017年的一項研究就驚人的發現:僅僅斷食3天,就可以使整個免疫系統重生。
空盤斷食,圖片來自brainfacts
我們人體的細胞中,會不斷積累衰老細胞,這些細胞會不斷分泌蛋白質、炎癥因子,不僅僅會加速衰老,還會對免疫系統造成傷害。
大部分破壞免疫系統的行為,都可能形成衰老細胞,比如說吃糖等產生氧化自由基的行為,會產生衰老細胞。
DNA損傷,外界壓力(物理和化學性傷害),細胞受到沖擊后,無法正常生存,就會轉化為衰老細胞。(這幾天我們會做一期衰老細胞的科普)
而斷食會激發自噬,這是一個自我清理衰老細胞的過程,斷食還會促使干細胞產生新的白細胞。(了解更多關于斷食的信息,可以在公眾號中回復斷食獲取相關文章推薦)
除此之外,不要只吃素,肉一定要吃夠,我給大家看幾個反饋。▼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經常鍛煉,減少壓力,保持良好心情,保證良好睡眠,避免酒精和煙草攝入,不要濫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等好的生活習慣,都會給你的免疫系統加分。
關鍵的瘦龍說
很多朋友給我反饋過留言,低碳后,抵抗力大大提升,以前經常有的感冒,現在幾乎不見了,身體比以前好多了。
我相信,很多人已經知道糖對人體有害,大部分人只認為它會長胖,導致糖尿病。
實際上,它的危害遠不止于此,它對免疫系統的危害,可能知道人不多。
老人,孩子,真的不要再吃糖了,本身抵抗力就差。
攝入的糖會抑制吞噬細胞(一種免疫細胞)的“戰斗力”,甚至導致其陷入“半癱”的狀態,且至少5個小時內還恢復不了。
而且,糖通過破壞體內,尤其是腸道(人體大部分免疫系統都在消化道內)的微生物群組,對免疫系統起到負面影響。
長期高糖飲食,很容易導致血糖居高不下,而高血糖又會誘發各種代謝疾病,導致人體抗感染能力進一步下降。
此外,高糖飲食會導致身體長期處于慢性炎癥狀態,削弱免疫力,還有,吃糖還會提高很多癌癥的風險。
所以,想要提高免疫力,別只是單純用某個“秘方”,先從減低糖攝入量開始。
還要改善腸道健康,注意充足的維生素的攝入,特別是維生素C,保持好心情,睡好覺,經常鍛煉身體等,必要的時候嘗試斷食,讓身體細胞更新換代。
4、21天減肥法和過午不食?
說實話,能堅持下來的話這兩種方法對減重減脂都是有效果的。但是話再說回來,任何不以健康為前提的減脂都是耍流氓!
即便能靠著強大的意志力可以徹底執行過午不食和21天“節食”(沒錯,這個方法就是節食,并不是健康的飲食習慣),也要先掂量一下,如果真的可以為了瘦,其它都不在乎,那外人也不好說什么。
先說后果吧:
⒈確實會瘦(前提是能堅持下來)。
⒉基礎代謝降低,以后不能再多吃,多吃必反彈。不過估計到那時候腸胃也受傷了,想多吃也消化吸收不好了。
⒊打個比方,一般成年人基礎代謝在1400卡,也就是說一天靜止不動也會消耗這么多熱量,節食減肥每天只攝入1000(甚至更低),那么久而久之身體會以為你只需要這么多就可以維持了,所以隨之就會降低,那么以后再想吃到1400卡的熱量,超出的部分一定會導致發胖。
⒋過午不食,一直空腹到早上,你挺得住,不代表血糖可以挺得住。長時間的忽高忽低一定會出問題,有這個毅力去節食,不如正常吃飯,堅持鍛煉,雖然慢一些,但是健康的不容易反彈的瘦下來,總好過一直跟反彈做斗爭,還冒著危及健康的危險。
吃了幾個月甚至幾年胖上來的脂肪,就要做好長時間再減下去的準備。當你通過健康的飲食和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那精神面貌和身材變化不是節食能比的,到時就不會再煩躁體重了。
怎么吃?怎么鍛煉?
一日三餐,照常吃。晚飯也要吃,只不過量要比白天少一些。想減脂肯定要控制飲食的,但是再怎么控制,基礎代謝需要的能量必須夠。
⒈少油、清淡,烹飪以煎、蒸、煮為主,忌油炸??觳?、飲料、零食、甜點盡量少吃,熱量太高、營養很低。
⒉日常所需蛋白質、主食、蔬菜,合理搭配,種類要豐富。蔬菜量最多,蛋白質和主食次之。蛋白質(奶制品、豆制品、雞蛋、瘦肉);主食(粗糧細糧搭配,粗糧多一些,以及玉米、紅薯、南瓜、山藥、土豆都屬于淀粉類主食,搭配一起吃時注意量)。
⒊半晌加餐可以食用水果(一天不要超過400克)和牛奶、酸奶、豆漿、雞蛋等蛋白質食物。
⒋鍛煉堅持下去就好,每天飯后慢走一小時,或者抽出時間快走、慢跑一小時,算上熱身和拉伸的時間。強度不在有多大,只要燃脂心率能達到,或者說只要自己覺得有點累,但是并不痛苦,這種程度就可以,重在堅持。
低碳世界雜志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還木有評論哦,快來搶沙發吧~